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南丹县境内。矿区发现、开采,历史悠久,唐、宋、明、清年间均有采炼活动。唐朝产银,宋朝开始产锡。
地质调查始于1928年,丁文江等曾来此调查。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广西地质勘探公司二一五队即在大厂地区进行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从过去只有3条小矿脉的矿山,经过30多年来研究和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探获了举世瞩目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其中探明锑储量82万t。于五六十年代建设成投产以锡为主、综合回收铅锌锑银等多金属的采选冶大型联合企业。
矿田处于广西南丹-河池多金属矿带中部,呈北西向展布。矿田地层为泥盆系—三叠系均有出露。岩性为细碎屑岩、硅质岩、碳酸盐岩等。含矿岩系为硅质岩和礁灰岩。矿田构造具网格构造特征。
大厂矿田中的锑矿床及锑矿体按形态划分为两种类型:①似层状整合型锑铅硫盐类矿床,如长坡-巴力-龙头山式(简称龙头山式);②脉状交错型锑钨矿床,如茶山式。
龙头山式锑矿床。现已探明大小矿体11个。其中最大是70年代末探明的100号矿体,Sn、Pb、Zn、Sb储量:锡13.68万t,其他3种金属储量130多万t。主矿体长900m,宽60~230m,平均厚12.61m。矿体形态较复杂,纵向较稳定,横向变化大,似弯曲状莲藕。矿体品位:Sb 3.69%,Sn 1.53%,Zn 3.44%,Pb 4.28%。1996年新上全国储量表的大厂巴力-龙头山多金属矿锑储量为50.78万t,锑品位4.72%。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毒砂、磁黄铁矿及脆硫锑铅等,共有34种硫盐类矿物。礁灰岩中常有退色化、弱硅化、大理岩化等,矿体产于蚀变带中。
茶山式锑钨矿床位于南丹县车河乡西偏南2.5km处,属大厂矿田的一部分,探明锑储量10.53万t,具大型规模。已知矿脉有42条,单脉长300~500m,厚0.23~0.67m,品位:Sb为0.35%~5.53%,WO3为0.08%~1.49%。其中28号脉组为主矿脉,地表断续出露长3800m,延深大于800m,厚0.5~10m,以锑、钨为主,伴生有银、铅、锌、铜、金等。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黑钨矿、白钨矿,矿体呈透镜体、薄板状。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等。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