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概况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欧洲的南方,亚洲的西南,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赤道横穿大陆(图1-1)。非洲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包括近海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仅次于亚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现有53个独立国家,北部非洲有7国,撒哈拉沙漠以南有46国。
非洲大陆南北全长约8000公里,南起南非的厄加勒斯角,北抵突尼斯境内的本赛卡角;东西全长约7500公里,东自索马里的哈丰角,西至塞内加尔的佛得角。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沙漠面积约占非洲大陆面积的1/3,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之最,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非洲地处热带,95%以上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摄氏20度以上,只有南北两端和局部山区的年平均温度低于摄氏20度。
非洲人口7.8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2.9%,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主要是黑色人种、欧罗巴人种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埃塞俄比亚人以及属蒙古人种的马达加斯加人。英语、法语和葡语在非洲比较流行,分别成为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非洲居民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建立的古埃及王国,曾创造出以金字塔为象征的灿烂文化。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非洲,从事罪恶和残酷的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些国家相继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召开的柏林会议上,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了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非洲国家陆续取得独立,90年代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新南非的诞生,宣告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胜利完成。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