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海运费平均每吨已突破70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3番,而铁矿石的价格也在50美元左右。”济钢集团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海运部经理彭彬日前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据统计,1-8月,铁矿石海运费上涨了100%以上,远远超过了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9.5%的上涨幅度。成本上涨压力下该如何自救,正是山东的一些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长期协议与钢运联营
就在业界为铁矿石运费上涨而连连叫苦之时,一些钢铁企业却因为签订了长期合同而处变不惊。目前,全球排名前15强的船东都与宝钢集团签订了长期运输合同,仅去年一年,宝钢长期合同量占到当年整个铁矿石运量的70%左右。彭彬表示,山东大部分钢铁企业以短期协议居多,尽管有些企业有部分长期合同,但占整个铁矿石运量的比例十分有限。
海运费的上涨催热了船运业,眼看着国外船运公司大赚国内钢企的钱,投资船运也正成为很多有实力的钢铁企业的选择。宝钢斥资20亿元投资中国最大的船舶总装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唐钢集团也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进行商谈,打算建造2至3艘30万吨以上的大型铁矿石运输船舶。
投资船运作为一项长期规划,无疑会使钢企争取到更多的海运费话语权。但是有些钢企表示,“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现在开始造船,2年后才能下水,或许能对将来的价格起作用,但是短期来看很难立竿见影。而且投资船运存在一定的风险,很多钢厂并不具备这种条件。”彭彬表示。据悉,很多企业已经有投资船运的计划,但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投资矿山,争夺话语权
海运费的上涨,追根朔源还要回到铁矿石资源的紧俏上。中国大部分铁矿石依赖进口,导致铁矿石话语权的缺失,而现货价格的高涨又会成为国外铁矿石企业涨价的重要砝码。如此反复循环让涨价愈演愈烈,国内钢厂在痛定思痛之后,加快了直接控制海外矿山资源的步伐。
日前,宝钢贸易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矿山企业FMG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将勘探并潜在开发目标为10亿吨的西澳磁铁矿资源。江苏沙钢集团日前也传出消息,准备收购英国斯坦科控股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亚萨维奇河铁矿90%的股份,目前收购价格已经谈妥,只待有关部委审批。
充分掌握海外的矿山资源,与海外铁矿石供应商形成既竞争又联盟的关系,才能在今后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个观点备受业内的认同,但是,山东的钢铁企业还没有付诸行动。对此,莱钢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矿石部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国外投资矿山所需资金额巨大,往往在几十亿美金左右,巨额的资金往往是抑制钢矿联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需要铁路、码头等配套设施。因此,这种模式也是对企业投资实力的考量。同时,“想在国外寻找合适的矿源并不容易,大部分铁矿资源都已纳入国际寡头的手中。”
莱钢法律事务部的张先生也表示,在国外投资矿山,需要对当地的投资环境做详细的考察分析论证,法律环境、政治背景的差异,都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