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矿现货价走高、海运费价格再创新高、国际金融机构预测长协价格走高的“三高”现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坦言,当前的国际环境对铁矿石需求方不利,“国际铁矿石在总体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还将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全年供需平衡下,可能发生短期内的阶段性不平衡”。
谈及中方在新一轮铁矿石谈判中的战略部署,罗冰生在9月20日举办的2007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透露,今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政府指导、行业协调、企业自律的三大方针,着力加强企业自律的内部挖潜。
据悉,2007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名单于9月24日公布,资质企业将由原有的118家减为114家。
警惕供需的阶段性不平衡
从长期看,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发展态势显而易见。但从近期海运贸易形势看,由于受海运费价格大幅上涨的成本制约,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世成分析,海运费价格的大幅上涨除了干散货船自身成本上升外,另一重要因素是中国铁矿石进口的月度不平衡。
从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情况看,1月份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31.9%;上半年增幅逐月下降,6月份进口数量同比减少182.77万吨,下降6.36%;7月份出现明显反弹,增幅同比上升35.91%;8月份进口2929万吨,同比下降10.78%。
对此,罗冰生同样认为,我国进口数量的大幅度波动是导致海运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因素。
随着海运费价格上涨,我国进口矿平均到岸价成本也逐月上升,今年7月份与1月份相比,上涨幅度高达27.56%。但由于国内钢材的持续高出口及国内需求旺盛,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并未减弱。
中钢协预测,2007年我国高炉生产消耗铁矿石约为73500万吨,国产矿预计生产38300万吨,存在缺口35200万吨;同时,由于高炉和铁矿石进口总量增加,钢铁企业需要相应增加铁矿石定额库存量,港口的港存矿也要相应增加,缺口约为1800万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