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咨询热线:0315-2738258 13303155855 |
热门关键词:铁矿 锰矿 勘探设备 破碎机 磁选机 矿山 采矿设备 铬矿 |
矿业仍是推动现代文明的基础产业 | |
|
|
在当前矿产需求不振,投资持续下降,矿产品价格低位徘徊,矿业形势呈现出持续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业界对矿业的前景及其出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判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比较乐观,认为矿业下行只是周期性的波动,一段时间过后,又会重复“黄金十年”的盛况;另一种比较悲观,认为矿业下行意味着矿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以后风光不再。那么,到底应当怎么研判矿业发展的前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大都要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在工业化的不同阶级,矿产资源及其依托矿产资源衍生的产业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判断依据,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几个指标。具体而言,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 在西方,25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其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日本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为1973年,其工业比重的最高值为36.6%;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为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为41.9%。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特别是金属的需求已呈现下降趋势。 资料表明,美、英、德、法等先期工业化国家人均钢铁、水泥消费在人均GDP大约10000美元时达到峰值,韩、日和我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大约14000~15000美元时达到峰值。而从美、英、德、法等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铜和铝等金属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不同,消费峰期到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铜大约在人均GDP20000美元左右开始下降,铝大约在人均GDP28000美元左右的水平开始下降。 |
|
关键字:矿业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