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矿资源相当丰富,除海水中盐资源外,矿盐资源在全国17个省(区)都有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50处,总保有储量NaCl 4075亿吨,以青海省为最多,占全国的80%;四川(成都盆地、南充盆地等)、云南、湖北(应城盐矿)、江西(樟树盐矿、周田盐矿)等省次之。盐矿可分岩盐、现代湖盐和地下卤水盐3种类型,以现代湖盐为主,如柴达木盆地的现代盐湖。盐矿形成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 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
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 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 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 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 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 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 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 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 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