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咨询热线:0315-2738258 13303155855 |
热门关键词:铁矿 锰矿 勘探设备 破碎机 磁选机 矿山 采矿设备 铬矿 |
基础研究揭示内生矿成矿之谜 | |
|
|
找矿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973”项目的资助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罗照华带领的研究组,从地球动力学的视角讨论了成矿作用的基本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际地质观察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并发展了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岩浆系统和成矿流体系统是来自地球深部的两个地质系统,这两个系统常常因相互需要而叠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火成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成矿现象。由此揭示了成矿作用的前提条件,以及成矿作用的规模和位置的影响因素。相关成果刊登在《地学前缘》、《岩石学报》等学术期刊上。 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成矿物质来源、运移、淀积和改造4 个大的成矿过程和阶段。为探索这个“系统工程”,学者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至今仍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议。研究人员以冈底斯带曲水岩体的野外地质观察为依据,结合矿床学家的研究成果,对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可能意义进行了综述。据该项目主要负责人罗照华介绍,该理论具有巨大潜力,对今后区域找矿预测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罗照华重新描述了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由于地球的排气作用和各圈层的封闭效应,在地球内部广泛存在被封存的深部流体。在高温高压以及富含矿化剂的条件下,这些深部流体含有丰富的成矿物质。当岩浆发生并向上迁移时,这些流体就会跟随岩浆一起上升,并推动岩浆快速侵位;当岩浆快速侵位并冷却时,深部流体不能或很少进入岩浆,有可能在岩浆体冷却收缩形成的接触带构造裂隙中堆积成矿。 罗照华进一步描述说,如果岩浆上升速度与流体同步,含矿流体就有可能进入岩浆体内,既降低岩浆的密度使其得以快速上升,又可以寻求岩浆的保护,使其成矿元素的浓度不会因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而降低。岩浆到达地壳浅部后,成矿流体与硅酸盐熔体发生不混溶分离,分别形成贫矿的熔体和富矿的流体。随着温度的下降,在寄主熔体固结成岩之后或固结过程中,成矿流体开始析出有用组分(成矿作用)。因此,所有的矿化作用都限于岩体内部,如形成斑岩型矿床。如果成矿流体上升的速度稍快,它们就有可能从岩浆体中逃逸或逃逸一部分,在岩体顶部和围岩中成矿。成矿流体上升速度足够快时,它们可以完全穿透岩浆进入围岩或流体通道中,这时岩浆体仅仅是含矿流体继续上升的驱动热源。 |
|
关键字:、基础研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