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开采和利用滑石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用来进行雕刻,例如辽宁东沟县后洼屯发掘一件滑石块雕成的半身人像,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五至六千年之久。1 0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除用滑石原料雕刻艺术品外,还制成锅釜等器皿。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容州北流,其土少铁,以萤石(即滑石)烧为器,以烹鱼鲑”。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了滑石的药用价值“……滑石上能发表,下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 中国古代根据滑石的物理性质及产地有许多名称,诸如画石、液石、萤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等,反映了当时广为开采利用的状况。《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些产区,指出滑石产于赭阳(今属河南南阳)、卷县(今河南荥阳)、掖县(今山东掖县)、岭南、湘州(今广西、湖南等地)。并将滑石分为白滑石、乌滑石、绿滑石、黄滑石等品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