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在盘中一度下探至9598美元/吨,最终收报9619美元/吨,单日跌幅达0.25%。这一波动与高盛当日发布的铜价预测形成呼应:尽管短期下调8月LME铜价预期至9550美元/吨,但高盛仍维持2025年底铜价将达9700美元/吨的判断,并预测2026-2027年价格将分别升至10000美元/吨和10750美元/吨。这一看似矛盾的预测背后,是美国对铜征收50%关税的政策冲击与全球铜市结构性短缺的长期矛盾。 短期回调:关税政策引发市场震荡
高盛下调8月铜价预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的政策冲击。自7月9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该政策以来,全球铜市已出现显著分化:
✱ COMEX铜价飙升: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价因关税预期一度大涨超2%,美国本土铜价被推高;
✱ LME铜价承压:伦敦期铜则因贸易流向改变预期下跌,7月15日LME铜价收跌0.25%,与COMEX价差扩大至2560美元/吨,显示市场正在消化关税成本。
高盛指出,尽管美国提前进口大量铜以缓解8月后的供应压力,但关税仍可能导致全球铜贸易格局重构。智利、墨西哥等主要铜出口国已暗示将调整出口方向,转向亚洲和欧洲市场,这可能加剧区域性供需失衡。
长期看涨:供需缺口扩大支撑价格上行
尽管短期面临政策扰动,高盛仍维持对铜价的长期乐观预期,核心逻辑在于全球铜市正在经历结构性短缺:
✱供应端:资本开支不足与老矿衰减
增量有限:2025年全球铜矿增量预计仅28万吨,远低于2010-2020年年均50万吨的增速。主要增量来自蒙古Oyu Tolgoi、刚果Kamoa-Kakula等项目,但地缘风险(如刚果金政策变动)和资本开支不足(全球铜行业资本开支较2013年高点下降27%)制约产能释放;
存量萎缩:智利、秘鲁等主产国老矿品位持续下滑(全球铜矿平均品位较2010年下降15%),叠加极端气候和社区抗议(如秘鲁Las Bambas铜矿),现有产能稳产压力增大。
✱需求端:新能源革命驱动刚性增长
电动化浪潮:每辆电动汽车用铜量约80公斤(传统燃油车仅20公斤),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20%以上,直接拉动铜需求;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