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湾锑矿区位于甘肃省西和县城西南71km处,为西北地区的大型锑矿,累计探明锑储量14.94万t。
矿区锑矿的发现,1958年当地群众找矿炼铁,在崖湾上玄沟采掘铁帽,于深部发现辉锑矿。1974年由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提交了《西和县崖湾锑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探明为大型锑矿床。“七五”期间,由甘肃省自筹资金建矿开采。
矿床处于西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东段,秦岭锑汞矿带西部。矿区地层为中三叠统三渡水组,是一套浅变质岩系,主要由板岩、灰岩及少量砂岩组成。矿区构造为单斜构造(有的认为是背斜),断裂构造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岩不发育,仅有闪长岩脉及长英岩脉,且与成矿无关。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产于中三叠统三渡水组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灰岩或其与钙质板岩的接触(破碎)带中。区内矿床已控制矿体42个,其中以6号矿体规模较大,占矿床中锑储量的78%,矿体长50~1000m,延深70~515m,厚1.0~33.24m。‘
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锑矿,次为黄铁矿、白铁矿;次生氧化矿物有锑赭石、黄锑华、白锑华、褐铁矿等。矿石主要成分为Sb,平均品位为2.86%,并伴生Se、Ag、Ca、Ge、In、Te等。其中,以Se、Ag含量较高,可综合利用。矿床围岩蚀变较简单,有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等,其中以硅化为主,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浅变质岩型沉积-改造层控锑矿床。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