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金:多为分散的粒状,或不规则的树枝状集合体。金黄色,随其成分中含银量的增高则渐变为淡黄色。条痕与颜色相同。有强烈的金属光泽。硬度2.5~3。具强延展性,可以锤成金箔。纯金的比重为19.3。导电性良好,化学性能良好,除溶于王水外,不溶于任何酸类。熔点1062℃。用于货币,制造精密仪器及装饰品。主要产于石英脉中,自然金常富集成沙金矿床。 金刚石:晶形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较少呈立方体,而大多数呈圆粒或碎粒状产出。无色透明或带有蓝、黄、褐和黑色。标准金刚光泽。具强色散性。硬度10。性脆。比重3.50~3.52。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生黄、绿、紫荧光。用于精密及特种切削工具,制造金属钢丝的拉模、钻头及贵重的宝石。 常产于超基性岩的金伯利岩(即角砾云母橄榄岩)中。当含金刚石的岩石遭风化后,可形成金刚石砂矿。 高岭石:常呈土状、粉末状、鳞片状。纯净者颜色白,如含杂质,则染成浅黄、浅灰、浅红、浅绿、浅褐等色。蜡状光泽。硬度极低,1~3度。比重2.6。吸水性强,舌舔有黏性。 为陶瓷、造纸、橡胶等重要化工原料。 高岭石的来源,有黏土沉积形成,有长石、霞石等风化而成。 磷灰石:单晶体为六方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为块状、粒状、结核状。其颜色因成因而异,纯净者无色或白色,但少见。一般呈黄绿色,亦有灰、绿、褐、蓝、紫等色。油脂光泽。 主要用于制造磷肥以及化学工业上的各种磷盐和磷酸。 海相沉积成因者形成胶磷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时与火成岩有关者,也可能有经济价值。 磁铁矿: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晶体形状为小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颜色呈铁黑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6.5。性脆,具强磁性。为重要的铁矿石。形成于内生作用和变质作用过程。 硬锰矿:通常呈葡萄状、钟乳状、树枝状以及土状集合体。灰黑至黑色,条痕褐黑色至黑色。半金属光泽,如土状者,则无光泽。硬度4~6。性脆。比重4.4~4.7。为提炼锰的重要矿物原料。常见于沉积锰矿床和锰矿的氧化带上。 黄铜矿:常为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黄铜色。条痕墨绿色,金属光泽。硬度3~4。性脆。比重4.1~4.3,能导电。是提炼铜的重要矿物原料。黄铜矿可形成于各种地质条件。 方铅矿:晶体常呈立方体,通常成粒状、致密块状的集合体。颜色为铅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较大,为7.4~7.6。具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 是提炼铅的最重要矿物原料,并常含银、锌作为副产品。 自然界分布较广,热液过程者最为重要,经常与闪锌矿在一起形成硫化矿床。 闪锌矿:晶形多呈四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但常见者是粒状块体。颜色因含铁量的不同而有差异,灰色、浅黄、棕褐直至黑色。条痕白色至褐色。光泽由松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从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5~4。比重3.9~4.1,随含铁量的增加而降低。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