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咨询热线:0315-2738258 13303155855 |
热门关键词:铁矿 锰矿 勘探设备 破碎机 磁选机 矿山 采矿设备 铬矿 |
告别旧模式 铁矿石谈判机制酝酿变数 | |
|
|
必和必拓正组织团队模仿动力煤指数制定铁矿石指数,并希望以此代替年度价格谈判 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今年创纪录地上涨96.5%。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铁矿石被比作“疯狂的石头”,一点也不为过。中国钢铁巨头宝钢在代表中国钢铁业参加国际铁矿石谈判的第一年扮演“陪太子读书”角色时,也绝对想不到如今会成为这一博弈中最重要的决定力量之一。今年的高额涨幅协议尘埃落定,铁矿石市场进入“后谈判时代”,其未来走向却是中国钢铁行业不得不思考的。 关键词1 马拉松式谈判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进程之缓慢,可谓创下近十年来的纪录。谈判双方在去年10月进入预谈判之前,就已经开始互相摸底——8月中方钢铁企业组成代表团实地考察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为谈判做准备;而三大矿山也在公开场合表示,现货价格与长期协议价差过高,尤其是澳大利亚企业更直接拿运距“说事”,在谈判中谋求更高利益的企图表露无遗。与此同时,国外投行也纷纷发表报告预测价格涨幅将达到50%至70%。 正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2008年铁矿石谈判拉开了序幕。 随着国内钢厂的集中采购,国际海运费在谈判期间不断上涨,印度现货矿随之暴涨,澳洲企业也放出风声:“如果谈判解决不了相关问题,将把部分增产货源向现货市场出售。”一系列不利因素纷至沓来,但更致命的打击却是来自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去年10月向力拓提出的1400亿美元换股要约收购,而该并购案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业界所始料不及的,即力拓为了阻止必和必拓的收购,凭借其铁矿石产能高于必和必拓两倍的优势,在谈判中态度强硬,以谋取更大利益,导致了谈判规则被破坏。 谈判期间,三大矿山公司利用垄断地位频频施压,最终在今年2月由日本钢厂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了65%至71%的涨价协议,宝钢随后跟进。但澳大利亚两大巨头力拓、必和必拓对此并不认可,力拓更是直接提出了运费补偿的要求,使得谈判再度陷入僵局,直到6月末谈判几乎崩盘的情况下最终达成了涨幅高达79.88%至96.5%的亚洲价格。 |
|
关键字: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