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咨询热线:0315-2738258 13303155855 |
热门关键词:铁矿 锰矿 勘探设备 破碎机 磁选机 矿山 采矿设备 铬矿 |
上海发布智算云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 |
|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正式印发《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明确提出实施"关键技术强基计划",旨在突破智能计算领域"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这份被业界称为"智算云三年攻坚路线图"的文件,直指超大规模智能计算集群调度、国产智算芯片研发等核心痛点。 技术攻关直指效率与成本双命题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在未来三年集中攻关三大技术方向: 1、算法优化层面:重点突破混合精度训练技术,通过动态调整计算精度,在保障模型性能的前提下降低30%以上算力消耗;研发MoE(混合专家系统)加速框架,使超大规模模型训练速度提升2-3倍。 2、系统架构层面:攻关异构算力资源池化技术,实现CPU、GPU、NPU等算力资源的动态调配,资源利用率可望从当前65%提升至85%以上;开发通信协作处理器,将节点间通信延迟降低至微秒级。 3、芯片设计层面:加快研发支持低精度计算的新型智算芯片,通过定制化指令集和架构优化,使推理功耗较现有芯片下降40%。 4、万卡集群调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文件特别强调要突破万卡级AI集群调度训练瓶颈。上海拟通过构建分布式任务弹性调度系统,实现超大规模算力资源的秒级分配与故障自愈。该技术若成功,将使训练万亿参数级模型的时间成本从数周缩短至数日,直接推动生成式AI、大模型等产业应用爆发。 国产芯片突围战已打响 针对智能计算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上海提出"模型-系统-芯片"协同设计新思路。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建立从算法需求到芯片架构的正向设计闭环。首批攻关的低精度计算单元芯片,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量产,重点解决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场景的低成本、低功耗需求。 产业协同构建生态护城河 政策不仅聚焦技术突破,更着眼生态构建。上海将推动建立统一的智算云服务标准体系,培育"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节点,预计到2027年形成超100亿元规模的智能算力服务市场。同时,通过设立5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在智能计算芯片、训练框架等领域的创新。 专家观点:上海有望打造智算产业"新标杆" "此次政策精准切中智能计算发展的要害。"复旦大学智能计算研究院院长张浩认为,"特别是万卡集群调度和低精度芯片研发,这两项突破将直接决定中国在全球AI竞赛中的话语权。上海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人才储备,完全有可能在三年内树立新的产业标杆。" |
|
关键字:新能源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