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可可托海锂铍铌钽矿
可可托海矿区位于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距县城50km,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床,富含锂、铷、铯、铍、铌、钽等,为我国开发最早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基地。累计探明储量(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新疆卷,地质出版社,1996):锂(Li2O)15.5万t、铍(BeO)6.5万t、钽铌(TaNb)2O5 1314t。探获手选矿物:绿柱石32.3万t、锂辉石50万t、铯榴石432.1t。
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可可托海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从1953年开展了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1960~1961年编制了可可托海矿床的总储量计算报告,为矿山开采和选冶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地质成果。1) 其时代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奥陶系,也有的认为是寒武系。
可可托海矿床处于阿尔泰褶皱带额尔齐斯地背斜的中南部。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十字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等呈残山状分布于矿床的南部,其次是第四系残坡积及河流冲积物。岩浆岩为海西期侵入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片麻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脉岩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等(图3.20.2)。矿区主要构造方向为北西向,控制片理、片麻理、岩体分布及岩脉的走向。矿区内已发现花岗伟晶岩脉25条,其中盲脉14条,经勘探提交储量的有6条矿脉,其中3号脉最大,也是最典型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著称国内外。
3号脉是成带性良好、规模巨大的锂辉石-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富含锂、铍、铌、钽、铷、铯等多种稀有金属,已开采多年。脉体顶部出露于地表,其余均隐伏地下,探明脉长2250m,宽1500m,厚20~60m,平均厚度40m,呈阶梯状向西220°渐次倾斜,倾角10°~15°。
3号伟晶岩脉主要矿石矿物有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铯榴石等,并伴生可综合回收铷、铯、锆、铪等。矿床锂、铍、铌、钽平均品位:Li2O为0.9824%,BeO为0.051%,Nb2O5为0.0056%,Ta2O5为0.0245%。伟晶岩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黑鳞云母化、锂白云母化、锂蓝闪石化和萤石化等。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