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来巴西、澳洲与中国的船只,依旧不断地向中国输送着铁矿石.但是,目前的情况已有些变化:三大巨头在沉默对待谈判之外,对早先达成的协议供货意向,已开始流露出减少供货量的态度.
按照目前中国钢厂的生产状况,减少长协供货量意味着很多钢厂要面临需求缺口;如果因此转向现货市场,那么将付出高额的成本.同时,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将推高现货价格,并为三大巨头增加有力的谈判价码.
种种因素表明,铁矿石谈判中方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聚焦1 三大巨头缘何缩减协议供货量?
据一位国营大型钢厂高层向透露,在钢厂和三大矿山进行接触时,三大矿山已经反复表示要缩减明年的协议供货量.
该人士告诉笔者,早在2007年,中国各钢厂就已与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在内的三大矿山达成了每年供货协议,时间是3至4年.但现在,三大矿山特别是力拓和淡水河谷,缩减供货量的态度非常坚决.尽管已经进行过多次磋商,但效果并不乐观.主要矿产在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目前已经开始通过各种理由推迟发货.
矿山的理由是:因为2008年中国钢厂经营不好,中方并没有履行应该兑现的铁矿石协议量,反而向更为便宜的现货市场购买矿石,矿山自然也可以从自身风险角度出发,缩减2010年的协议供货量.
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市场回暖,才是三大矿山强硬态度的真正原因.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政府的刺激措施已开始对钢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全球钢铁产量迅速恢复,9月全球铁矿石需求达1.27亿吨,仅比2008年5月历史最高水平低5.3%.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