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围绕稀土的纠葛在2010年年底再次出现新的变化。多家外国媒体12月30日报道称,日本企业从中国收购做精密仪器剩下的碎玻璃,以从中提取稀土。有分析称,日本这种零敲碎打、偷梁换柱的小动作并不是第一次,这种贸易中的“小魔术”只是一系列的配套获取稀土做法中的一步。中国稀土专家李永绣30日说,日本这种看似不太合常理的做法,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很可能是希望在中国降低出口配额的情况下,将有限的配额用在进口更加珍稀、战略价值更高的稀土上。
用碎玻璃提炼稀土?
法新社30日引述中国媒体的报道说,对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一些对中国稀土资源长期依赖的国家表示不满,但同时也被发现“小动作”不断。报道说,日本一面指责中国在稀土出口上对其“差别对待”,但一面正在以各种隐蔽手段继续从中国变相获取稀土资源。日本三井物产等企业据信从中国进口碎玻璃等“废弃物品”,从中提取获得稀土元素。
南昌大学稀土科技专家李永绣教授30日说,用到稀土的玻璃中镧、铈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两种稀土元素本身是高丰度的、供大于求的,按道理讲,从碎玻璃中提取成本相当高,但考虑到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减少,国外的稀土企业在从中国进口稀土时都把配额用在资源更加稀少、经济价值更高、在高科技和国防技术领域更重要的稀土元素上,至于产量比较多的镧和铈,则从玻璃回收中获得长期供应保障。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笠井爚雄就此事表示,这个新闻是否真实,目前还没有办法确认。但是,日本科研机构已开始研究有关替代稀土的技术了。现在,一方面是这种技术还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是投入市场后成本比较高,日本希望在能够购买到稀土的情况下,还是先购买稀土。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经济大国,明治维新30年基本上就用光了国内埋藏的石油;维新100年用光了国内埋藏的煤炭。历史的经验告诉日本,确保资源的最好方法不是军事,而是科技。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稀土资源的利用,如今,日本产业界已有50年的稀土提取与应用的技术积累。日本某公司早在1967年就开发出“溶媒萃取分离法”并将其运用于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将稀土内十几种性质相近元素进行分离的产业化应用。
多种途径降低“中国风险”
日本目前每年需要的稀土大约是3万吨,几乎全部从中国进口。笠井爚雄说,日本在稀土供求上正在寻求“脱中国化”,目前已考虑从越南、蒙古、美国等国进口稀土。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