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年来,专注于太阳能发电以及光热创新综合利用,是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海阳从成立初仅局限于离网太阳能路灯,到后来跃升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EPC引领者,再到今天产业纵贯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电站建设、投资运营、高端设备制造等多个环节,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公司目前已拥有8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建成了北京市首个太阳能发电聚光集热系统技术工程实验室,并主导多项国家级、北京市属科研项目的太阳能系统、大规模熔盐储热系统等重大科研课题,已进入试验阶段。在中海阳日前举行的主题为“观耀十载、般若一真”的十周年庆典活动上,笔者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薛黎明。
笔者:10年间,中海阳每次转型升级,都是出于怎样的战略思考?
薛黎明:中海阳这10年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历程。
2005年,中海阳的主攻方向在建设太阳能路灯和离网光伏电站上,当时我们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都不大,选择做离网式太阳能路灯相对风险较小,准入门槛不高,对于一个新进入太阳能行业的企业而言,这是比较稳妥的一步;2010年,企业产值达到数亿元,营业收入也超过亿元,我们进入大型光伏并网地面电站EPC领域,并很快在光伏EPC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年后,通过在金融市场融资,中海阳决定进军光热领域,成立了成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生产基地,完成了一次新的产业布局,从“求生存”的阶段进入到“谋发展”的新起点。
如今,我们在太阳能领域已不再是跟随者,而是通过10年的积累和近5年的布局,在一些新的领域,通过超前谋划、科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某个领域的引领者。具体来说,就是在光热领域,以及在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联合循环领域,我们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要系统梳理10年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前5年在扎扎实实打基础,后5年通过分析判断发展形势和未来趋势,进行新兴板块布局,现在开始在新兴领域大展拳脚,希望在太阳能领域赢得更广阔、更长远的未来。
笔者:中海阳10年中有哪些成功的举措值得借鉴和推广?
薛黎明:中海阳的定位就是太阳能企业,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成为太阳能领域的专业、创新、多元化的企业。我们要把太阳能这个战略的主轴坚持好,在主轴之上开枝散叶,实现太阳能产业的多元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