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矿业企业发展需要协调权衡的现实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妥善解决的长远问题。培育低碳能力,关乎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且正在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镍的生产商之一,淡水河谷在低碳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未来如何推进资源与环境和谐共进?对此,《中国矿业报》记者专访了淡水河谷公司气候变化经理Vivian MacKnight。 《中国矿业报》: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和应对的紧迫课题。资源和能源行业也在积极寻求与环境和谐共进的发展路径。作为矿业开采企业,淡水河谷是否感受到来自这方面的压力?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Vivian MacKnight:2019年,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4%。淡水河谷业务遍布世界五大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金属和矿产品公司之一。同时,淡水河谷还生产球团矿、锰矿石、铁合金、冶金煤和动力煤、铜、铂族金属、金、银和钴,并在全球5个国家进行矿产勘探。 作为一个国际性矿业公司,淡水河谷一直把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统筹部署,加大技术投入,从开采、生产、加工、运输、修复等整个产业链条上,推动矿业的绿色发展,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来自社会和投资者对于未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对于股票价值的认知已远远超出利润增值的范畴,在此背景下,钢铁价值链的脱碳进程为采矿业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Petteri Taalas)所言,我们是完全了解气候变化的第一代人,也是能够对此采取行动的最后一代人。 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最新报告称,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倡导“自然优先”,将推动矿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在采矿和发电方面,那些对自然有利的企业——为自然增值的企业——到2030年,每年可创造3.5万亿美元的产值,并创造8700万个就业机会。 面对经济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将自然置于商业之上,倡导“自然优先”正成为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稳妥办法。遵循并推进这一理念,企业不仅将从中得到回馈,而且其低碳发展能力还将越来越多地影响核心竞争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中国矿业报》: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公司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哪些调整?在提高资源开采利用效率、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淡水河谷进行了哪些有益尝试?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