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瓷石(土)名称:瓷石或瓷土,瓷石作为一种岩石,有石状和土状两种形态,呈石状者称之为瓷石,呈土状、泥状者称之为瓷土。瓷土和瓷石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名称,作为陶瓷原料,两者只有形态(构造)上差别,而无本质不同。 2、瓷石(土)成分:统计中国各地瓷石(土),矿物成分石英40~70%、绢云母和水云母15~30%,长石5~30%,高岭土0~10%;化学成分SiO2>70%,Al2O312~17%,K2O+Na2O 3~7%(其中K2O>Na2O),Fe2O3<1%,另外含少量CaO和MgO。
3、瓷石(土)性质:外观多呈白色、米黄色、青色等,土状或玻璃光泽,瓷口或贝壳状断口,硬度4~7,比重2.50~2.64g/cm3。偏光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瓷石(土)中的绢云母、高岭石多集中于细粒级部分(<0.05mm),石英和长石则遍布于各个粒级,粒径大者可达2mm以上。瓷石风化成瓷土或经过水碾、机碾或球磨加工后,即具有低—中可塑性,其可塑性高低与矿物成分有关,当含蒙脱石和绢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较多时则可塑性增高,而含石英、长石等瘠性矿物较多时可塑性降低。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