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中,隔膜龙头恩捷股份正通过“半固态量产+全固态研发”的双线并进策略,试图巩固其在新材料领域的先发优势。6月25日机构调研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在半固态隔膜领域已实现规模化供应,全固态核心材料硫化物电解质及固态电解质膜亦进入中试阶段,标志着其从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转型的战略落地。 半固态电池隔膜:量产突破与市场渗透并进
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江苏三合已具备半固态电池隔膜的量产能力,这一技术节点意义重大。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通过减少电解液用量、提升能量密度,成为当前车企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恩捷股份的量产突破,意味着其已跨越实验室阶段,具备向下游电池厂稳定供货的能力。
从行业格局看,半固态电池隔膜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
•复合涂层工艺:需在传统隔膜表面涂覆氧化物或聚合物材料,以抑制锂枝晶生长;
•孔隙率控制:需平衡离子导电性与机械强度,避免短路风险;
•规模化生产一致性:江苏三合的量产能力或已通过头部客户认证,形成先发优势。
全固态电池材料:硫化物路线与电解质膜研发
在全固态领域,恩捷股份通过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布局硫化物体系,这一技术路线因高离子电导率(可达10^-2 S/cm)被视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方向。其研发进展呈现三大亮点:
1)高纯硫化锂中试线:百吨级产线已实现批量出货。硫化锂是硫化物电解质的核心原料,其纯度直接影响电解质性能。恩捷股份突破中试瓶颈,意味着其已掌握原料纯化技术;
2)固态电解质产线搭建:10吨级产线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玉溪千吨级产线规划:提前布局未来产能,或瞄准车企定点供应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固态电解质支撑膜的研发进展。该材料作为固态电池的核心组件,需同时具备离子导电性、机械强度与界面稳定性。恩捷股份已获得少量客户订单,表明其产品性能或已通过初步验证。
行业矛盾: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博弈
尽管恩捷股份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取得多项进展,但行业仍面临两大矛盾:
1)技术路线分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种路线并存,车企与电池厂尚未形成统一选择。恩捷股份押注硫化物路线,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