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速度和偏移速度;
a)在三维构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叠加速度模型。
b)三维偏移速度模型可由三维叠加速度求取的均方根速度或由DMO速度在测区内钻孔资料的约束下进行平滑、内插而得到,并经偏移试验最后确定。
c)三维速度分析应具有速度谱、动校正后的CDP道集显示、等时速度切片等图件。各种图件应显示清晰,绘图参数能满足分析要求。
6.3.2.4叠加和偏移:
a)应选择合适的叠加方式,使叠加的纵、横向剖面无强的噪音背景。
b)偏移前宜作好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使振幅信息能够反映与煤层(目的层)有关的地质信息。
c)进行偏移试验用的剖面应有一定的数量,并且在工区内均匀分布。
d)三维偏移后的垂直时间剖面在信噪比、分辨率和噪音背景等方面应优于原来的二维剖面。6.3.2.5三维数据体拼接和插值时,应保持能量均匀、波形一致、无异常时差。
6.4 特殊处理
6.4.1特殊处理的主要内容
特殊处理为常规处理以外的其它处理,如波阻抗剖面、地震合成测井、振幅一炮检距分析 (AVO)。多道模型反演、亮点(相对振幅保持)、正反演模型计算、三瞬剖面等。
6.4.2特殊处理的前期处理工作要求
前期处理,除选择合适的流程、模块和参数外、还应做如下工作:
6.4.2.1数据应经过精细处理,并做好各种补偿,尽量消除震源、仪器、大地滤波效应及炮间能量差异和道间能量差异,使其频率、振幅、相位特性得到相对保持。
6.4.2.2叠前、叠后应尽量不做多道滤波处理。
6.4.2.3界面倾角较大或两组倾角同时存在时应作DMO处理。
6.4.2.4最终叠加剖面分辨率高、信噪比高、能够正确反映地质现象。
6.4.2.5最终偏移剖面同相轴归位良好,在目的层有效范围内无画弧现象。
6.4.2.6处理采样率不大于1ms。
6.4.2.7做面积处理时,交点闭合差不大于3ms,波形特征基本吻合。
6.4.3波阻抗转换处理技术要求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