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常发生脆性变形,形成产状、性质各异的断裂构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作了分类。
克鲁斯的几何学分类
20世纪20年代,克鲁斯(H.Cloos)根据侵入体中节理的产状及其与流动构造的关系,将侵入岩体中的节理可分为六类:
1.L节理
又称层节理,是与流面平行的节理,常平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一般较缓。
2.S节理
又称纵节理,是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的节理,倾斜一般较陡。
3.Q节理
又称横节理,是垂直于流线和流面的节理,节理面粗糙、倾角陡。
4.D节理
又称斜节理,是与流面和流线都斜交的两组共轭剪节理。
5.边缘张节理
常发育于侵入岩体的边缘,向侵入岩体中心倾斜,常切割接触面伸入围岩,总体呈雁行式排列。克鲁斯等利用塑料粘土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塞缓缓上升模拟了岩浆向上流动,岩浆与围岩之间的剪切作用产生了边缘张节理。
6.边缘逆断层
位于侵入岩体陡倾的边缘接触带,断面向岩体中心倾斜,产状平缓,由岩体内部向围岩逆冲,呈叠瓦状排列,断层面常伸入围岩之中。
短线表示板状矿物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