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构造运动引起侵蚀基准面升降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岩溶的垂直分带。
间歇性垂向运动:如图12—4,地下水的流动系统可以区分为非饱和流动系统、局部流动系统与区域流动系统。地下水以大气降水的间歇性垂向运动为主,与此相应,常形成垂向发育的溶蚀裂隙、落水洞、溶斗及竖井等。
地壳持续上升:如果地壳持续上升,饱和带以下水流系统不断转化为非饱和带的垂直水流,整个碳酸盐岩体水平岩溶便不发育,且以垂向溶蚀裂隙及规模不大的垂向洞穴为主。
多阶段间歇性抬升与较长时期的稳定相交替:相应稳定时期的侵蚀基准面,可能找到若干层以水平为主的洞穴。
稳定期后的下降运动:在较长稳定时期形成的水平溶洞,由于后期下降运动,会受到后期沉积物的埋没,则形成埋藏型的岩溶发育带。

图12—4 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岩溶发育垂直分布
1—石灰岩;2—隔水层;3—地下水位;4—分带界限;5—包气带水流向;6—地下水流线;7—溶蚀裂隙及管道;Ⅰ—包气带;Ⅱ—局部岩溶水系统;Ⅲ—区域岩溶水系统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