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铁矿石资源难题,既要“开源”,即通过合作或通过贸易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资源;也要修炼好“内功”,即做好钢铁行业合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大文章。这在钢铁行业内部已经成为共识。
针对获取国际资源,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总经理黄天文、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经理周中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沈鹤庭认为,我国应该迅速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我国现有优势,从资源战略的全局出发,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应包括:
一是在国家外交战略中进一步突出“资源外交”地位。把“走出去”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开发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加以考虑,在与发展中国家多边或双边经济合作中,只要有条件,应优先考虑矿业领域的合作。
二是尽快建立整体对外的海外开发协调机制。国家应尽快研究建立权威的协调机构,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整合国内企业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施联合竞标,统一协调我国企业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
三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资源企业集团。以大型资源企业集团作为资金运作平台,通过国际贸易、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互相参股、跨国并购等形式实现矿业资本的全球运作。
四是制定鼓励企业进行境外资源勘探与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境外资源勘探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允许企业在税前扣除进行境外资源勘探的前期费用;对用于境外勘查开发的国产机械仪器装备及零备件,免征出口税;在国内市场紧缺条件下,中方份额矿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返销国内时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五是参照国际惯例设立海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风险基金。基金的来源既可以是中央财政预算投入,也可以考虑对现有援外合资合作基金、外贸发展基金进行整合,将其部分或全部划入到境外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风险基金中。
六是建立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制订《战略资源储备法》,详细规定我国资源战略储备的目标、矿产种类、范围、方式、运行机制等。将大量外汇储备转化成矿产资源储备。
在钢铁行业“修炼内功”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说,由于我国对钢铁行业的管理长期主要沿用行政审批方式进行,缺乏对行业系统性、纲领性、综合性思考,行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合并重组和结构重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