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能过剩迫使钢材价格贴近生产成本,钢铁减产将压迫冶炼原料价格走低,钢铁企业减少钢材产量并不能扭转钢材价格弱势运行的局面。
东方钢铁在线10月7日消息,主要受到需求减弱的压迫,从2007年开始,国内外钢铁生产逐步减速。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后,全球钢铁生产减速加快,直到出现下降。国际钢铁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8月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为11,223万吨,环比下降3.8%。其中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577万吨,环比大降9.4%;独联体粗钢产量为1,034万吨,环比降2.7%;亚洲粗钢产量为6,378万吨,环比降了3.5%。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8月份中国钢材产量同比下降0.2%,十数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估计9月份国内外钢材产量也不会很高。
不仅如此,受下一阶段需求疲软预期影响,国内一些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制订减产计划,部分小型民营企业甚至已经停产。据有关资料,9月末国内北方主要钢厂商议集体减产20%,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推动价格反弹。预计南方一些钢厂也会跟进。如果国内钢铁企业真的共同减产,并且真的减产幅度达到20%,肯定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缓钢材价格的跌落势头。 但是即便如此,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外钢材价格行情仍将弱势运行,短期反弹过后依然跌落。这个大的趋势主调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现阶段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很低。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约有1,200家钢铁企业,前66位只占总产能的79%,与其他钢铁大国的产业高集中度相比,相差太远。实践证明,在供求关系偏紧,价格持续扬升,企业产品普遍畅销,所有企业不分优劣都活的很好的情况下,所谓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句空话,因为企业没有积极性。那种完全依靠行政命令撮合起来的“企业集团”,往往貌合神离,没有活力。
因此,即使对于钢铁行业来说,钢材价格的高位回落也并非完全不好。它在压缩钢铁企业利润,增大市场压力的同时,也由此形成了较为严峻的生存环境,迫使劣势企业主动向优势企业靠拢,寻求兼并保护。另一方面,优势企业亦可以较低价格,购买劣势企业资产和销售市场,大幅度降低兼并成本,更为顺利地、自下而上地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世华财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