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以宽松的货币拯救世界的人要失望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14日在国会做证时,改变此前“可能采取新货币刺激政策”的提法,表示 “近期不会推出新的刺激措施”。这一表态让憧憬货币救市者大失所望。
美国没有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理由。美国经济数据不妙,这种情况没有因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发生根本改变,一些数据如昙花一现。美国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8%,失业率长期在9%徘徊,6月份甚至高达9.2%。房价二次 “探底”,QE2推行前全美成屋均价为17.73万美元,目前均价16.37万美元,跌幅为8%。消费、出口等数据略有回暖,代价是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6月CPI同比增长3.6%。
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关键是要解决退化的资产负债表,将利率维持在低位,同时以低成本发行美债。所有这些结果在美国展示肌肉打压欧元的过程中一一实现,又何必量化宽松。
美国将联邦基准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区间内,通过QE2,降低长期利率10~30个基点,就对经济的影响而言,相当于降息40~120个基点。美联储要继续把利率维持在低位,有两个办法:首先是保持美联储3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负债表不缩减;其次是把已经到期的债券调换成新的债券,规模大约为第二轮量化宽松数量的一半,这也就是市场所说的QE2.5版本。通过改良版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的利率将依然保持在零的位置。
保持美元信用、压低国债收益率以降低债券发行成本,美国只要展示肌肉即可,不必动量化宽松的真格。
美国身处债务危机之中,政府与国会就债务上限谈判旷日持久,十分困难。即使如此,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维持在3%以下,出现美国量化宽松的预期后,美国国债收益率不过上涨了几个基点,而后回落。
吊诡的是,每次美国出现债务危机,美债尤其是短期美债却大受其益。如标普与穆迪发出调低主权债务评级的警告后,美国的中长期国债遭遇抛售,而长期国债受到追捧。当投资者对市场丧失信心时,他们增持美债,如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当投资者对市场充满信心时,他们依然增持美债,如中国加入WTO后出口大幅上升,不得不充当美国的穷债主;当欧元区出现债务危机时,美元与美债价格上升,全球投资者惊魂不安地把美国当作避风港;当欧元区风平浪静、美国风险预警时,投资者依然去追捧美债。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可以永远不违约,那就是拥有全球铸币权的美国——货币帝国的霸权尽显于此。可以与美元相提并论的只有黄金,而黄金的价格已经接近每盎司16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