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矿难”背后的血色产业链
购买一名智障人员,将其带到矿上打工,然后伺机杀害伪造成矿难,再找人冒充其家属,向矿主索要巨额赔偿金,这是电影《盲井》里的情节。然而,近年来各地却发生了数十起类似的“杀人骗赔”案件,犯罪嫌疑人主要来自四川省雷波县。
案件频发暴露出哪些问题?如何避免“人造矿难”再次发生?对此,深入大凉山腹地———雷波县进行了调查。
5年作案逾20起
今年5月16日,云南彝良县荞山乡黄木组大兴煤矿技改井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两人死亡。矿方当时根据相关人士陈述认定,一名死者系四川省美姑县的阿合伟都,另一名死者系雷波县的杨石格。事故发生后,煤矿赔偿死者家属善后款共计120余万元。
然而,警方随后发现,两名死者身份均属伪造。此案系犯罪嫌疑人周兴书、卢秀平、杨石格等人利用智障人员冒充杨石格,并将智障人员在井下炸死,然后骗取赔偿款。6月23日,犯罪嫌疑人杨石格在老家雷波县落网。
据雷波县公安局局长叶建华介绍,从2007年至今,由雷波籍案犯制造的此类案件逾20起。
针对这一情况,从2009年起,雷波县开展了3次清理农村无序流动人员专项行动,“清理”出无序流动人员近300人,其中一部分就是智障人员,他们大多来自外省区,有云南、甘肃、河南、广西等地。
滴血的产业链
在暴利驱动下,当地不法分子已形成一条血色产业链。通过相关人士的透露,也初步勾勒出了这一链条。
——— 第一环:“买卖容留”。雷波县人民法院提供的一份材料写道:“通过清理活动我们发现,有部分智障人员是通过买卖的形式进入我县范围。行为人还将收买、非法容留的智障人员转卖牟利,致使智障人员被他人利用从事各种非法活动,如杀害智障者伪造矿难敲诈勒索等犯罪案件。”
——— 第二环:“培训上岗”。帕哈乡党委书记黄星火讲述了他解救一名智障人员的“惊奇发现”:“今年5月,云南彝良县发生的那起杀人骗赔案,我们抓捕犯罪嫌疑人杨石格时,在一间紧闭小屋里又救出了一名智障人员,但他却说他叫杨石格,还能正确背出身份证号。应该是犯罪分子经常给他‘洗脑’,准备让他成为下一个受害的杨石格。”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