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因指令性生产和原料商囤货,稀土从白菜价走向天价,催生了大量的非法稀土交易。
1.指令性生产
管制、囤积、走私和无法承受的成本之重
因“指令性生产”和“原料商囤货”,稀土从“白菜价”走向“天价”。而这也催生了大量的非法稀土交易,并给下游应用行业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成本之重”。2011年下半年,这一状况是否仍将继续?
“你看,今天来参会的老板个个身家至少千万,上亿的也不在少数。”8月8日,在第三届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深圳的稀土贸易商刘竞成,指着可容纳300人的会场说。
刘竞成的话并非玩笑。稀土,这种三年前还只能“卖出白菜价”的资源,如今身价已暴涨十倍以上,“乌鸡变凤凰”的造富神话自此上演。
全球最大轻稀土生产商、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表示,稀土的价格上涨,已经使上游原料企业利润翻番,“今年上半年,虽然稀土产品的产量有所下降,但创造的利润是去年一整年的两倍以上。”
在稀土价格持续上涨之际,中国稀土出口额也迅速上升。8月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在出口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稀土金属产品出口额达15.4亿美元,同比增长9.3倍。
不过,自8月1日以来,稀土开始结束上半年的暴涨行情,首次全线下跌。对此,张忠认为,短暂的抛售行情可以理解,未来,稀土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张忠的话,或许也道出了中国稀土业监管层的期待。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稀土管控政策,几乎都是围绕“结束稀土‘白菜价’时代,使其价值回归”这一目标展开的。
不过,这一由“管制”开启的“天价稀土时代”是否仍能继续?虽然,2011年下半年密集出台的政策,仍将进一步强化稀土业的“指令性生产”,但屡禁不止的非法交易,以及下游应用行业的激烈反弹,都将对其形成巨大的冲击。
稀土价格在2011年上半年屡创新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家政策刺激。因此,今后的稀土政策走向,将对稀土未来的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据张忠透露,今年下半年将进入“政策密集执行阶段”,政策性因素仍是影响稀土价格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