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矿区均停产 民间仍私采严重
日前,作为全国中重稀土最大产区,江西赣州率先宣布稀土矿停产。《华夏时报》记者在赣州几地走访后了解到,由于我国2011年的稀土开采指标9.38万吨已经全部耗尽,赣州地区的主要官方矿区均已停止开采,但民间盗采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记者在赣州稀土大县信丰县发现,不光是偷采盗采现象比较普遍,出产稀土的原矿山皮倒卖等幕后交易也都一一浮出。
官方矿山停采
在上世纪60年代,吸附在泥土中的离子型稀土矿在赣州被发现,从此赣州开始了大量的开采,而赣州市也变成了离子型稀土矿的生产基地,被誉为“稀土王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富含稀土矿的山皮对于赣南人民来说就像是聚宝盆,人人都想靠开采稀土矿发家致富,导致稀土矿过度开发,稀土原矿产能严重过剩,致使2005年的时候,稀土价格降到史前最低,甚至出现了2000元一吨的“白菜价”。
察觉到过度开发稀土矿带来的严重后果,从2006年开始,国家六部委开始限制稀土矿的开采配额,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监管稀土矿的开发和出口。
今年7月25日,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对于无指令生产、超指令生产、工艺落后以及未通过环保核查的稀土矿山企业,要求一律停产,限期整改,否则将严厉惩罚甚至吊(注)销相关证照。
近日,赣州市更是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全市钨、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提出7项举措,力促钨、稀土资源有序开发,持续利用。《通知》中提道,赣州下辖三个稀土矿主要产区宁都、赣县和信丰县计划全年停产。
在赣州高新开发区,一位从事稀土事业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今年出台的稀土相关政策非常严厉,赣南官方稀土矿区都停止开采了,市面上流通的稀土原矿也在逐渐减少。
上述情况在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处得到证实,据其介绍,目前,国家下发的生产指标已经基本用尽,有些县的矿厂早在5月份就已经由于指标用完而停止了开采。
但实际上,在矿区勘查得知,虽然国家认可的稀土矿已经停产,但目前,赣州地区私自开采稀土矿的行为依旧泛滥。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