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于10月正式推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中钢协推出的铁矿石指数,对于打破垄断,增强中国的国际议价能力具有战略意义。
他说,制定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政府希望通过指数的发布,引导和调控市场行为,影响国际铁矿石预期价格的形成,打破巨头垄断市场的格局。
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钢铁业成本增1300亿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自1996年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后,至2010年已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钢产量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13.5%上升到2010年的44.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朱继民介绍,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消费量占国内消费量的63%左右。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已成为挤压钢铁行业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朱继民表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4.48亿吨,同比增加4271万吨,增长10.6%;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164.36美元/吨,同比上升44.8美元/吨,升幅达37.5%。因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外汇200.5亿美元,约增加钢铁行业成本近1300亿元人民币。
据中钢协统计,1月—7月,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1%的水平,钢铁企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冀望打破垄断,提升中国钢铁业话语权
对于编制“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的目的,中钢协会长朱继民说,这是根据会员企业的要求,为了能更科学、更合理、更真实地反映铁矿石价格变化情况,更好地为钢铁企业、矿山企业和贸易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长期以来,国际铁矿石的定价权一直掌握在外资矿业巨头手中。中国对铁矿石进口需求大,在定价上却没有多少话语权,钢铁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需要编制自己的价格指数,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日前在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国际上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分别是环球钢讯(SBB,钢铁指数母公司)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数、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其中,普氏能源推出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作为国际三大矿商季度和现货贸易结算的定价基础,成为决定铁矿石价格的官方指数。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