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已成明日黄花,但围绕定价权的争夺却并未停息。
9月28日,青岛香格里拉酒店大堂内比肩接踵。来自全球的铁矿石生产商、贸易商、钢厂汇集于此,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钢铁原燃料会议。这个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主办的会议,在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时曾被视为年度谈判前的“吹风会”。
如今季度指数定价已经取代长期协议价格(下称长协价),而今年青岛会议的焦点,正是中钢协刚刚出炉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The China Iron Ore Price Index,下称CIOPI)。
9月20日,中钢协宣布CIOPI将于10月正式推出。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称,CIOPI旨在为国内钢铁业提供 “更科学、更合理、更真实”的铁矿石价格指数。
目前,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普氏能源资讯公司(Platts,下称普氏)编制的指数,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这三大矿商均指定该指数作为结算工具。
中国国内钢铁业人士普遍认为,普氏指数估价过高,利于卖方而损于买方。最近一年多来,国内多家机构一直在设计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
今年6月底,普氏成功收购环球钢讯(Steel Business Briefing)及其旗下的TSI(The Steel Index)指数,这意味着世界两大最具影响力的铁矿石指数完成合并。
在国际市场上,普氏铁矿石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TSI指数则主要面向铁矿石金融衍生品市场。业内人士认为,两大指数的合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铁矿石指数定价体系的地位,令谋划参与制定“游戏规则”许久的中钢协陷入被动。
官方指数
自去年3月铁矿石季度指数化定价正式实施以来,进口矿石价格完成“三级跳”,于今年二季度达到季度定价以来最高点,62%品位澳矿价格涨至180美元/吨左右,66%品位巴西矿价格高达近200美元/吨。
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石3.9亿吨,进口价格同比上涨37.79%,由此中国进口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多支付人民币1372亿元,是同期国内77户大中型钢企652亿元利润的2.1倍。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