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龙岩市郊的马坑铁矿是福建省最大的铁矿企业,已探明储量达4.34亿吨,其首创的国内矿难避险“六大系统”,成为矿工井下安全作业的最有力保障。其国内首个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更被国家安监总局专家盛赞为全球最好的井下避难所之一。
11月底,来到马坑铁矿,从准备下矿井前的换装,到前往425米深的矿井作业区,一路亲身体验了马坑铁矿安全避难“六大系统”的每个环节。
【下井换装】
帽上装芯片追踪矿工位置
换装是下井的第一个环节。更衣室里一套套矿工装整齐地摆在桌上,每套矿工装不仅有外衣、裤子、水靴、手电筒,更有配备高科技芯片的安全帽。
马坑矿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夏道明说,每顶帽子里的芯片,可确定矿工所在的位置,有了定位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就能很快确定被困矿工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援。
调度室总控制台前20多个电子信息屏,能够实时检测井下人员的位置,只要点击一下矿工作业区,就能查询到每个矿工的位置,还有矿工姓名等基本信息。
换完衣服,拿起人手一把的手电筒,一刹那,那种即将下井作业的感觉非常真实。
【井下体验】
六大系统保井下安全
9时45分左右,工作人员来到井口,越走近越觉得冷。矿井电梯到了。准备前往的是离井口425米深的矿井,准备体验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组成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进电梯就能让人感觉到一阵彻底的凉,电梯左右两边是通透的,电梯顶部布满水滴,时不时会滴到衣服上。矿井电梯很大,随行的副总工陈洁良说,最多能容下50人。
大约两分钟,到达离井口425米的地下矿井。电梯右侧的副井避难硐室,是六大系统的结晶,这个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难所为马坑铁矿赢得同行业一片盛赞。据介绍,这套安全系统可同时容纳60人提供168小时的避险。
避难硐两道门还设卫生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