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将超过350吨,而黄金消费量将达400吨。中国黄金的生产和消费都到了“黄金时期”。然而,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困扰着黄金产业,如果不能及时实现战略转型,黄金产业将在越来越大的需求面前捉襟见肘。市场将越来越依赖黄金进口,加剧金价走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黄金产业快速发展,黄金产量由1978年的19.67吨,增加到2007年的270.5吨,超过南非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金国。2008年产量282.01吨,2009年为313.98吨,2010年达340.88吨,2011年将突破350吨。与此同时,黄金消费涨势更猛。2007年,黄金需求量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亚军。2010年,中国黄金消费总量270.05吨。2011年,这个数字便可能涨到400吨。国产黄金“供不应求”,市场将更依赖进口。然而,我国黄金工业目前的矛盾依然尖锐:产业布局以及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中度总体偏低,节能减排和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矿山开发秩序混乱等五大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对未来黄金工业发展而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加速转型是中国黄金产业的根本出路。
大矿小开,一矿多开
黄金行业的战略转型的前提是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只有结构优化了,调整到位了,才有可能进行转型。虽然近年来黄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黄金企业“多、小、散”的状况有所改变,但矿山生产规模小,矿山材料采购成本高,单位矿石物能耗大,机械化水平依然偏低。
目前,我国黄金企业的数量由五年前的12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700家左右。据第三次黄金工业普查,全国有固定生产能力的黄金工业企业仅仅有118家。但我国黄金行业的特点依然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依然低,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我国黄金行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黄金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优化产业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大力发展黄金深加工,改善品种质量,增加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