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过去矿业“黄金十年”期的发展,全球不断有新的重大矿床发现,加之技术的进步,使以前没有商业价值的矿床能进行经济开发并利用,在此情形下全球多数大宗矿产资源储量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是全球能源与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主要矿产品的消费依然处于高位态势,特别是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矿产,进口资源占消费的比例超过了50%。除稀土、钨、钼等少数传统优势矿产之外,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几乎都存在全面对外依存现象,形势依然严峻。矿权交易和矿权转让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
在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关系上,矿产品的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近70年,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次“恢复—回升—发展—衰退”的周期性规律,重要矿产品生产及消费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但大多矿产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
在勘查资金与技术等要素投入的驱动下,世界不断有新的重大矿床被发现,使得全球大宗矿产资源储量大多呈现增长态势。就目前探明的矿产储量,按当前的开采水平估算,全球绝大多数矿产的储采比均达到30至50。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全方位地拓展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和空间,大量非常规能源、非传统矿产、共伴生矿、低品位矿石、难选治矿石、以前难以达到工业要求的矿床变得可以经济地开发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同时,由于许多金属具有不可破坏性和可替代性的特点,即可以循环利用或者找到替代品,极大地缓解了对原生矿产的需求,使得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总体向好。
全球矿产资源供应格局与资源禀赋直接相关,资源丰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与地区,往往都是供应的主要聚集区。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得益于资源需求的相对平稳、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成熟,同时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资源供应量有趋减态势;相反,发展中国家,出于经济发展需要,资源开发意愿不断增强。因此,在不同的目的与背景的驱动下,当前全球矿产资源供应格局步入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重的时代,只不过由于矿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导致各国矿业发展的模式与轨迹会有差异性的变化。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