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稀土市场上的统治性地位得到巩固,海外并购的机会已经成熟;中国资源税改革的作用迟早要得到发挥;供求基本面发生了有利的变化——这三点很可能就意味着稀土和稀土股票价格已经走到了黎明时分,几年的大熊市即将结束。虽然大宗商品整体而言是全线溃退,但是在一个局部战场上,稀土似乎已经做好了反攻的准备。
这多少有些让人吃惊,因为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稀土公司Molycorp Inc。还宣布了破产,同时,中国的经济和金属需求情况充满了变数,而这个国家几乎控制了整个世界稀土市场。 不过,Mining Development Corp。总裁汉德沃格(Jeb Handwerger)在回应采访的邮件当中强调,“千万不要仅仅因为稀土价格低迷和西方生产商破产就忽视这一领域”。 “最终,中国生产商总有无法以自己的廉价稀土支持全世界市场的一天。”他解释道,“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在军事科技、清洁能源和智能手机/平板几大领域当中”,而现存的供应风险不容忽视。
稀土是由镧、铈和钇等17种元素组成的,在激光及光纤、石油加工、汽车零部件、电脑显示器、照明和电视等等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汉德沃格回顾道,2009年,中国减少了稀土的出口,推动其价格走高,催生了一场稀土矿业公司股票泡沫。“可自那之后,整个稀土部门的厄运就开始了。”
美国地质调查局根据Metal-Pages Ltd。的数据估算,氧化镧2014年底的价格是每公斤5美元,而2010年底的时候还有59到61美元;同期之内,氧化铈的价格则从每公斤60到62美元暴跌到4到5美元。在股市上,那些“机构的宠儿”都遭受了惨重打击。Lynas Corp. Ltd。(LYSCF)股价大跌,而Molycorp则干脆破产了。
Lynas Corp。在美国的股票2010年时每股价格2.16美元,而现在只有3美分。Molycorp今年6月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主要的冲击就是来自商品价格的下跌和中国需求的减少。 凯投宏观助理经济学家德波诺(Melanie Debono)在研究报告当中指出,尽管中国实行了新的税制,但是各种稀土成分的价格依然持续下跌。中国今年5月改革了稀土资源税,将“从量计征”转变为“从价计征”。稀土矿权交易和矿权转让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