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分布式光伏行业不断传来利好消息。在河北省保定市一处名人故居内,英利集团首个建在此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这也是英利集团第1305个分布式项目。它的并网意味着这套故居的屋顶每天可发电80千瓦时,25年质保期内预计发电超过60万千瓦时,除完全满足业主的用电需求,多余电量还能上传到国家电网,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42吨,减排二氧化碳629吨。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再次提振行业信心。工信部公布今年1月至5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其中光伏相关行业投资回升,同比增长62.8%。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年度新能源展望报告,我国零碳排放能源发电量将在2033年超过化石能源成为发电的主力军,其占整个发电市场的比例将在2040年达到65%;风能与光伏的比例将从2014年的5%激增到2040年的37%。
“中国新能源智力服务平台”电阳国际新能源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玉分析,在光伏发电方面,组件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近400美元/千克降到不到20美元/千克,使得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可大范围商业推广的水平。商业的大范围应用,又进一步促进了系统成本的下降,使光伏发电逐步接近平价上网的水平。
光伏组件转化率每提升1%,系统成本便可下降18%到20%。多晶硅组件的转化率从开始时不到10%,到现在超过15%,使光伏发电系统单瓦造价成本明显下降。
林玉表示,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传统的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具有项目实施难度小、盈利稳定等优点,颇受英利集团、保利协鑫等诸多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的青睐。但对比而言,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普及率更高的欧美国家,分布式光伏是其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实际上,从既有支持政策来看,分布式光伏将成为我国光伏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据了解,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0.42元/千瓦时的补贴政策;2014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其中“全额上网”项目的全部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分布式光伏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