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前稀土市场长期低迷,价格一直呈现低位运行,因此,从10月12日起,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广晟有色、南方稀土在内的4家稀土集团先后宣布限产保价方案。事实上,限产保价也是当前一些大型企业的一种无奈之举。
“今年以来稀土价格持续下跌,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处于低水平,分离冶炼产能增长过快,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另外,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国内稀土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功能材料替代趋势循序渐进,品种间需求分化趋势加剧。取消出口关税后,外贸企业数目明显增加,降价销售等恶性竞争情况时有发生,对我国稀土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稀土的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的特征。稀土矿权交易和矿权转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就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稀土总量控制计划,稀土矿产品为5.25万吨,冶炼分离产品5.01万吨,分别比2014年第一批指标增长12%和18%,其中六大稀土集团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总量控制计划分别为49712吨和46690吨,分别占全国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的94.69%和93.29%。也就是说,六大集团产能占比达到了9成。
据资料显示,北方稀土、赣州稀土、厦门钨业3家稀土集团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总量计划合计达到41920吨和32096吨,分别占全国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的79.85%和64.13%。
对于稀土为何价格低迷,分析师说,“原因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就是供应相对过剩和需求疲软联合导致。
通过梳理资料发现,从今年1月份起,我国正式取消了长达17年的出口配额限制,到了5月份又取消矿石出口税,本来应该依靠出口增加而上涨的稀土价格,最后反而下降了。
面对目前稀土低迷且价格的下滑,多家稀土集团进行限产保价,确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分析师认为,稀土价格持续下滑,正规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下游需求不济,在此种情况下,通过限产来硬性改善供需失衡。不过在库存量大及黑稀土顽强存活的状况下,限产保价效果难言乐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