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矿业行业处于寒冬期,钢铁行业因为供需的失衡引发了钢价下跌,三季度的汇总变动造成了损失加剧,这让许多的企业生存愈加困难。
中钢协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业的亏损额,从上半年的216.8亿元翻倍扩大到前三季度的552.71亿元。
不过,在钢铁市场哀鸿遍野的同时,行业内也不乏“异类”的存在。10月29日,河北钢铁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当期内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加上上半年净利润达到3.57亿元,河北钢铁前三季度盈利5.08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河北钢铁盈利,与早前在出口上的布局有关,此外由于其较少涉足期货,在三季度汇率下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损失。
但这仅是极少数个例。中钢协数据显示,前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4万亿元,同比下降19.26%。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指出,当前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钢材价格持续创出有指数记录以来新低,矿权交易和矿权转让市场也在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有分析师表示,从产品结构来看,河北钢铁在国内并不占优势,其业绩的逆势增长,多源于企业在出口上的发力。
来自河北省商务厅的信息显示,2015年初,河北钢铁集团以4.8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钢贸商——瑞士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51.4%股权完成备案。
在市场分析师弭澎琦看来,瑞士德高拥有在全球贸易的网络,在国内钢企混战有限市场的背景下,河北钢铁通过此次并购,无疑将打开“借船出海”的新模式。
公开信息显示,河北钢铁旗下唐钢分公司的钢材出口遍布世界六大洲80多个国家,唐钢产品在欧美市场投放总量占产品出口总量的60%。
刘新伟日前表示,从今年的形式来看,相比于国内需求的疲软,钢材出口反而出现大幅增长,这无疑打开了一块新市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大增五成,创下历史新高。今年1~8月,中国出口钢材7187万吨,同比增长26.5%。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