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15中国循环经济论坛上,就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我国现阶段该如何走好循环经济的道路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回答了笔者的提问。
笔者:请您介绍一下循环经济的由来?
杨春平:循环经济就像是一部红楼梦,每个人读完以后都会有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循环经济在我国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还不是很成熟。我们很容易从某一个角度或者某一个侧面来认识和理解循环经济,对循环经济的整体认识还不够。
我梳理了循环经济从诞生到发展的脉络,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西方的工业化变革就是这个时候完成的,从此进入后工业社会。但是他们之前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到了这个时候,各种环境事故集中爆发。他们在处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单纯地从末端治理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和全过程进行防控,因此发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排放。第二个来源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爆发了能源和资源危机。在应对能源和资源危机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资源是短缺的。那么资源不够用怎么办?只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高效利用,第二是循环利用。
笔者: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解决哪些根本问题?循环经济在国际上的发展形势如何?
杨春平: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破解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源的约束和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这是全人类都在探索的一条发展道路。要做到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因此诞生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三个典型案例,为循环经济内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美国杜邦公司的3R制造,3R即我们所说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有人说3R是一个原则,但是把这个原则应用到各个生产领域里面,就会产生方法,这就是途径。所以杜邦公司根据3R原则形成了3R制造法,就是企业里面的循环经济技术因素。其次是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园区。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他们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第三是德国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而产生的双元回收体系,这个回收体系是把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利用者、运输者等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济性的网络。这里面有两个制度作为基础,一个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另一个是绿色制度,企业的产品要执行这个制度才允许进入超市系统。现在这个制度已经被推广到欧盟所有国家。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