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减少、库存增多、价格猛跌、利润下滑,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大省的河北省的钢铁企业正遭受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寒冬,严峻的市场形势前,限产保价、严控成本、优化结构、推进重组,河北钢铁企业正努力化解危机,力争将危机变契机。
钢企经历冰火两重天
唐山丰润的高璇女士开了一家服装店,最近她明显感觉到生意大不如前,每天的营业额少了近一半。按照她的说法,顾客主要是离店面不远的一家钢厂的职工。最近两个月,该钢厂减产、停产,职工收入减少,对她的生意也间接造成了影响。
高璇的细微感受,反映出的是钢铁行业的阴晴变化。刚刚过去的10月份,是1998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首次月度亏损。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大省的河北省已有近4成小钢厂倒闭。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人士郭先生表示,该公司近两个月已经限产40%。他透露说,现在连公司老总都亲自在外面跑市场,市场冷暖可见一斑。
河北钢铁工业主要产品生铁、粗钢、钢材的产量,从2001年起连续7年6个月增长,但从今年7月开始首次出现回落,8月更是大幅度回落。相关统计显示,1至9月份,河北省钢铁行业累计亏损户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累计亏损额为6.62亿元人民币,9月份当月亏损额为2.24亿元,占1至9月亏损总额的33.85%。
河北唐山地区一民营钢厂负责人说道,螺纹钢、板材已从最高点的6000元/吨,跌到现在3000多元/吨。由此算来,不到半年时间,绝大多数钢产品价格都被腰斩,甚至一些品种已经跌破了成本线。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所说,随着钢厂需求的疲软,上游各原材料价格也开始下跌,至此中国钢铁业“高成本、高钢价”时代可以宣告结束,接踵而至的是钢铁业寒冬。
限产增效开拓创新
在此种大环境下,减产保价已经成为眼下河北众多钢铁企业的共识。邯郸、唐山、廊坊等地大部分中小钢企,从8月份开始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唐山地区共有带钢生产线41条,目前只有12条处于生产状态。9月底,河北钢铁集团与首钢、安钢、山东钢铁等主要钢铁巨头协议各自根据实际情况限产20%。10月初,河北钢铁集团决定在前期限产的基础上再减产10%至20%。除减产保价外,严控成本,挖潜增效也成为河北钢铁企业抵御市场严寒的重要措施。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