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以中国为主导的6国组成了专业委员会,将于2016年年底之前敲定稀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新标准。业内人士指出,推出稀土行业的国际标准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中国主导稀土国际标准拟定,则能抢占“定规矩”的先机,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果今后国际标准延伸到行业下游应用环节,中国将从中获得更大益处。
日前,有日媒报道称,稀土的国际标准拟定工作已经启动。在中国的主导下,包括日本在内的6个国家组成了专业委员会,将在2016年年底之前敲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新标准。专业委员会由中国担任理事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参加。稀土保管和运输方法、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分析方法等将纳入标准拟定范围。
权威标准将便利贸易
稀土行业发展只有几十年时间,故此尚没有国际通行的标准。ISO新标准制定后,将成为稀土领域国际奉行的权威。“国际标准迟早都是要制定的,中国在稀土的生产量、使用量、贸易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就目前标准涉及的保管、运输、元素分析等内容,中国企业的经验的确更为丰富。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全国相关企业之后,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矿权交易和矿权转让。”分析师说。
缺少国际通行的标准的确会给各国稀土贸易带来不便利。
如果中国一家稀土企业在向日本出口的过程中,按照国内的标准标注某种化合物产品中的某元素含量和分析方法,日本客户未必能完全了解和接受这种标准,重新化验分析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贸易双方都可以接受,这种情况就可以大大改变了。”
暂时针对上游环节
根据查阅资料发现,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就曾发文指出,中国作为稀土的资源大国、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做好国内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探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创建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求用中国标准指导世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这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稀土的声誉,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我国稀土产业的潜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