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好的管理政策来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确保中国的能源系统在未来更可持续。”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和安全总监Keisuke Sadamori(以下简称“Sadamori”)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政府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Sadamori同时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并未完全理顺的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的惟一可行办法是根据规划扩大核电规模。“我希望中国能继续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扩大核电。”他说。
笔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十三五”能源转型的形势?
Sadamori: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高碳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里占2/3,这意味着其他能源占的比重很少。但是也有一些好消息,中国高碳能源需求增长已经在放缓,这可能是得益于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可能是因为钢铁和水泥等重工业部门发展的放缓。
实际上,中国在低碳能源科技方面已经是一个领先者,首先是可再生能源。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使用国,包括水能、风能和太阳能。根据9月初公布的IEA中期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从现在起到2020年,预期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将会达到700GW,其中40%将来自中国。
同时,我们在讨论关于核电的问题。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日本在重启核电站方面陷入了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实际上是惟一的大规模发展核电的国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上面两个态势表明中国进步了,预计未来中国会引入更多低碳能源。
笔者:当前中国电力需求下降导致产能过剩,火电价格便宜,这对新能源发展是否不利?
Sadamori:电力过剩在发达经济体中很常见,例如澳大利亚也曾面临类似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电力需求增长缓慢,但是从长期来讲,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用电需求还会继续增加,所以这是中国比发达经济体相对较好的地方。
目前我听到很多讨论,关于在火电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如何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问题。尽管火电的发电利用小时数在下降,但是国家的政策体系应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小时数。比如关于优先发电调度的市场规则,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优先上网火电转到优先上网可再生能源,这是一个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好政策,尽管这意味着火电厂的日子会更难过。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