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近日举行的深海能源大会上,来自国内的专家针对深海能源开发领域的工程、技术、装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据了解,近年来,各大国际能源企业纷纷部署和启动深海勘测开发战略,实现油气资源获取从浅海向深海的过度。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武广齐介绍,随着浅海石油天然气开发的日益饱和,石油开发已经向深海转移,南海油气资源在230吨~310吨,约占我国总资源量1/3,油气资源产量大,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然而,我国在深水能源工程技术开发起步较晚,深水装备整体的水平与国外相比,还落后10年~20年。同时,我国海上复杂的油气藏,以及恶劣的海洋条件,比如说贫乏的台风、内波流、复杂的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深水油气工程开发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武广齐介绍,充分利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平台,积极推进海洋尤其工程技术和重大方面的研究,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才能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能源的开发也已经成了必不可挡的趋势,中国是个能源大国,虽然当前矿业行业低迷,矿权交易发展凄凉,但是后期的发展谁都不能预料。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指出,世界海洋石油资源33%在深水,全球范围内,深水已发现29个超过5亿桶的大型油气田。深海是世界海洋能源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占领深海技术制高点,开发海洋空间及资源,也是我国必须面对的历史使命。目前,南海深水的油气资源量占全国的35%,水合物资源量占全国80%,海洋能能源量占全国的90%。
曾恒一强调,深水装备是开发深水资源的重要基础。深水工程装备的发展应当关注几个问题,一是深水工程技术与装备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我国工程往北的总包能力与主要配套设备的国产化,三是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工艺的突破。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海口市人民政府、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主办,得到了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支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