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据75.6%和66%。我国煤炭资源储量5.9亿吨,探明储量2.3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资源的94%,煤炭的开发是支撑我们国家能源的一个基础燃料。但是近年来,煤炭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去年全行业亏损85%以上,发展压力非常大。但是,循环经济为煤炭行业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煤炭企业找到了新的盈利点。”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绍强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坦言了对煤炭行业的担忧,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对于在我国起着能源安全保障作用的煤炭行业,该如何走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张绍强日前回答了笔者的提问。
笔者:煤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地位?
张绍强:就目前的能源形势来看,煤炭依然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多元化的能源体系中,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逐步升高,但是受资源总量限制,其仅能提供约50%的电力。相比油气,煤炭资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仍具有现实优势:煤炭是最经济的能源资源,与天然气和成品油的价格比为1∶3∶9;煤炭还具有资源最可靠、建设投资较少、生产成本最低、运输储存方便、使用便捷等优势。
但是,煤炭由于其结构本身的原因,也具有先天的劣势:煤炭是以碳为主要元素的化石矿物,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石油和天然气高一倍到三倍;大家都关注的雾霾问题,煤炭的贡献率很高。
笔者: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经济形势如何?
张绍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实现了年均5.2%的增长,消费量实现了年均5.5%的增长,支撑了我国GDP实现长周期年均9%以上的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近年来,煤炭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科学化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市场化改革,行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生产集中度大幅提高;精细勘探、勘探、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世界影响力逐步提升。
自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煤炭工业面临着需求增速放缓期、产能过剩和库存消化期、环境约束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的复杂局面,出现了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企业亏损、资金链吃紧、运营困难等现象,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的压力逐步增大。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