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旅游地学创立30周年,是“地学公园”名词创立30周年,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面世15周年。在这个多喜临门的日子里,第30届全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在河南永城芒砀山地质公园召开。
作为一名致力于旅游地学的“老兵”和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对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笔者在会上就如何创建旅游地学学科、创建地质公园等问题,对陈安泽进行了专访。
笔者:何谓地学旅游?我国地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
陈安泽:地学旅游包括地质旅游与地理旅游,主要是指以地质、地理景观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地球科学信息、历史文化信息为内涵,以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组织开展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科学考察、研学旅行、寻奇探险、休闲康体为主题的益智健身的旅游活动。
我国大地构造体系完整,地质结构复杂,自然地理环境多样,从黄海海平面到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形成了三级地貌阶梯,在海洋、平原、沙漠、黄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等多元结构的地质地貌生态系统中,蕴藏了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为地学旅游的开展奠定了资源条件。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拥有7359家各类A级旅游景区。其中,以地学自然景观为主的A级旅游区有2184家,年接待游客9.98亿人次,占所有A级景区游客总量的31%;年收入1132亿元,占所有A级景区总收入的36%。
另外,我国拥有33家世界地质公园,241家国家地质公园(含建设资格),72家国家矿山公园,660家湿地公园,135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含地质博物馆),84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还有数百家省级地质公园、省级矿山公园以及以地学景观资源为主的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开展地学旅游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国还创立了旅游地学学科,发展地学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年秋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己开办了旅游地学本科班,旅游地学已扎根中国高校,这是地学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笔者:发展地学旅游有什么重要意义?
陈安泽:我国旅游业就总体而言科学含量尚低,至今多数以山水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在景物命名、导游用语中仍以神话传说以及象形、祈福为主,缺乏科学成因解释,极不利于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影响着中国旅游在国际游人心目中的形象。地学旅游是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天然课堂,开展地学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有利于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有利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