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麦格理研究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钢材出口可能已经达到峰值,这是因为目前中国钢厂的出口业务并不能真正实现盈利,真正能够使得中国钢材出口放缓的是经济因素而非反倾销措施。
麦格理表示,钢材进口国的贸易主管部门和生产商对来自中国的一些钢铁产品采取防御性措施,但针对一种中国钢铁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也降低了对其他产品采取相应措施的可能性,因此针对所有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可能性非常低。行业专家称,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对中国总体钢材出口不会产生实质性冲击。
据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0174万吨,同比增长21.7%。11月钢材出口均价480.66美元,同比下跌29.76%,环比下跌7.21%。
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2015年中国钢铁出口将达到1.1亿吨的峰值,大约占钢铁生产总量的10%。未来出口受到贸易争端及海外市场需求放缓影响,或难以达到今年的增长水平,但仍将维持在高位。
如果国内钢材需求进一步低迷,中国钢材出口不可能仍保持增长,这是因为出口价格是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麦格理指出,随着海外市场钢材价格下跌,中国钢厂的海外销售也可能会亏损。即使亏损可能会略低于国内销售,但中国钢材出口继续增长将不可持续。这种情况对铁矿石矿权交易和矿权转让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市场消息称,11月中旬,螺纹钢国内销售价格在1800元/吨左右,而出口到新加坡的价格为265美元/吨,FOB价格接近250美元/吨,出口价格与国内相比已经倒挂200元/吨以上。
麦格理称,过去几年中国钢材出口价格并不比国内价格高,并且对于国内大多数产能来说,在这一价格水平销售是亏损的。因此,如果目前钢材出口是亏损的,那么中国钢材出口可能已经过了峰值水平,并且即使国内需求持续低迷,出口也可能很难成为推动钢材需求增长的另外一个动力来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