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勘查开发来落实‘生态立省’战略,促进边远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林亚松表示。
青海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责无旁贷。而青海省又作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生态保护优先、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同样义不容辞。同时,该省许多牧区的牧民因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经济不强,依然处于贫困状态,精准扶贫也迫在眉睫。
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战场。所以,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矿业勘查开发与牧民脱贫致富三者的关系,实现多方共赢,成为摆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面前的头等大事。
曾在藏区工作多年,从果洛州委书记调任到省国土资源厅,任党委书记、厅长的林亚松,政治责任感强,实践经验丰富,对藏区群众之所想、所盼更是洞察细微。林亚松介绍,青海既不沿海又不沿边,财政收入有限,主体地位又是生态保护,地质工作程度低,资源勘查开发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如何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和协调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三者关系,实现保生态、保发展、保民生成为重中之重。
林亚松表示,“十二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9.74亿元,推动青海省地质找矿,在石油、页岩气、地热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共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面积18.78万平方千米,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确定的17万平方千米;新发现普查基地73处,新提交矿产地60处,超额完成67处矿产地和普查基地的规划目标;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煤炭24亿吨、铁2.8亿吨、铜铅锌镍322万吨、金108吨、钾盐3.05亿吨。除铜铅锌因生态保护要求,缩小工作区范围以及外部环境影响未能完成外,其余规划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更重要的是,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监管,初步构建起了生态至上、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涌现出了一批绿色勘查和绿色开发的先进典型,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林亚松说,“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青南多彩地区开展的整装勘查,就是我们省绿色勘查的典范,不仅找矿成果显著,而且生态保护和支持当地牧民脱贫致富方面也效果突出,实现了地质成果、生态保护和当地牧民的和谐共赢,得到了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