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节日前备货也已经接近尾声,市场还依旧是恐慌情绪存在,,铜价弱势的局面还是没有任何的改观。
去产能还未成规模
2015年国内GDP增速为6.9%,创1990年以来的新低。自去年开始,国家开始多次提到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格局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难有起色。同时,房地产市场高库存、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地产投资持续下滑,这不但不会有新增需求,而且还会挤压原有需求,不利于拉动大宗商品消费。
数据显示,去年12月PPI同比下降5.9%,与去年11月持平,环比下降0.6%,跌幅扩大。PPI已连续46个月处于负值区间,无论是下跌幅度还是负值持续时间都处于较为极值的水平,但迟迟未能转好,后市还需国家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出。PPI与大宗商品有很强的正相关性,PPI负值收窄进而转正才会拉动大宗商品价格。近期虽然国家频繁提及供应侧改革,但这不会一蹴而就,效果显现仍需要时间。
自2015年8月起,随着铜价的进一步下挫,矿企高成本矿相继退出市场,对比去年半年报和三季度报数据,我们发现,当时嘉能可、英美资源、力拓、泰克资源等企业4000美元/吨以上的高现金成本多数降至4000美元/吨以下。多数产量对应的现金成本集中在3000—4000美元/吨之间,其中以3300—3800美元/吨为最。也就是说,目前的铜价位,多数矿企仍还有利润,这是铝、镍等行业无法相比的,特别是铝行业大面积亏损,目前铜行业去产能还不是特别迫切。
全球铜矿扩产趋势依然较强。ICSG数据显示,2015年新增铜矿产能约81.3万吨,2016年新增铜矿产能约150.5万吨,2016全球铜矿产量预计年增速达4%。而且根据相关公告数据,近期投产的新建和扩建矿山项目的铜现金成本远低于目前现金成本90分位线。在需求持续不振的局面下,2016年铜市供应过剩格局依旧。在需求低迷局面下,铜矿的,矿权交易也受影响,工作不好开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