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服务职能不断拓展,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局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为煤田地质经济腾飞插上了双翼。 河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该局总工程师耿建国,作为分管河南局科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十二五”期间该局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长足发展深有感触。日前,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了耿建国。 记者:“十二五”期间,贵局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耿建国:“十二五”期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一业为主、关联多元”的发展道路,实施“科技兴局”和“人才强局”战略,加速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研究,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地质勘查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研究取得新成绩,地质找矿工作获得新突破,科技服务工作实现新进展,科技创新实力再上新台阶,产学研合作呈现新气象,知识产权工作攻占新高地。 记者:基础地质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河南局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耿建国:基础地质研究不仅对增强地质工作的后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局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河南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新一轮研究评价。我局开展了河南省煤层气可采性评价与勘查开发技术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和煤炭利用方面的研究等,完成了《河南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预测煤炭资源储量710亿吨,煤层气资源量1万多亿立方米,为河南省煤炭地质基础研究、能源规划、矿山接替、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首次对河南省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宏观全面的分析评价,筛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和远景区,完成了《河南省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调查》报告,为河南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查规划奠定了基础。三是参加了《煤矿矿井水分类》、《煤矿矿井水利用技术导则》等国家标准的审查,完成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煤质基准应用导则》等国家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煤质化验以及清洁能源利用做出了贡献。 记者:开展地质找矿是煤田地质局的基本职能。过去五年,贵局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