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项目难,找大项目更难——这是当前不少地勘单位在闯市场搞经营过程中一致的慨叹。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矿业市场遭遇“寒流”,地勘经济持续低迷。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在闯市场拿项目中依然“一路凯歌”,海外市场更是可圈可点:仅巴基斯坦水电站建设,去年两单就拿下17亿多元。2015年,集团公司签订经济合同8.87亿元(不含巴基斯坦拉威项目),完成货币工作总量3.1亿元,职工收入增长4.45%,生产经营逆市而上;新春伊始,公司又捷报频传,在云南省成功拿下4000多万元订单。究竟是什么“魔方”让地质集团公司力挫群雄斩获大单?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挑战,他们是怎样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在危机中找到生机呢?带着诸多疑问,笔者日前专访了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明典。
笔者:眼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获取国内项目尚且不易,到异域他乡开疆拓土,而且战绩卓著,这台前幕后一定经历了不少艰辛吧?
王明典:在国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号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但到国外去拿几亿元的大项目、大工程,光靠我们自身,的确是势单力薄,因此,我们选择了走联合体这条路子。在成功拿下7.7亿元的巴基斯坦“科托”水电站项目不久,我们又通过联合体的方式,拿下9.5亿元的“拉威”水电站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两度刷新了四川地矿局承担项目最大的纪录。
获取项目是艰难的,但其实真正考验班子成员的,还是要不要在巴基斯坦拿项目,敢不敢在巴基斯坦做项目。国外项目,我们以前从没有做过,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民风民俗等社会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国外项目的风险到底有多高?尤其是巴基斯坦的安全风险太高了,塔利班动不动就会弄出些恐怖事件。一系列问题摆在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面前,好在我们班子成员经受住了考验,最终都认为:走出国门,势在必行;“一带一路”,义无反顾。
如何保证巴基斯坦项目的正常运行,集团公司推出了四大举措:一是调整组织架构,设立国内事业部和国际事业部,并对公司海外项目的用人机制及用工工资进行了完善和规范。二是增强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国外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治安保卫管理模式。对于国外的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制订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案。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储备机制。四是建立巴基斯坦项目党支部,为高效、优质完成KOTO水电站施工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1] [2] [3] 下一页 |